饮水养生现代人的健康之道
发布时间:2010/12/8 浏览次数:8930
传统养生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常话常新的话题。谁不想拥有健康的身体。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社会上存在着数量可观的“亚健康”群。统计资料显示,成年人中各种与饮食、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富贵病”人群日益增加,青少年的体质、身心健康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在今天,如何科学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健康养生应由“饮水”养生开始。 饮水可养生 人如果不吃饭的话,仍能存活几周;但要是不喝水,几天后就会脱水而死。我们身体三分之二多的部分是水,水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营养素,任何饮料都无法替代。 水主要负责消化食物、传送养分、保持各关节和内脏器官的湿润、调节人体的温度。当淡水充足时,人体的各个组织都能有效地工作。但是,当缺水时,就会导致身体疼痛、组织损伤和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根据研究,诸如气喘病、过敏症、高血压、高胆固醇、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等症状,都可以通过充分饮水得到缓解或甚至治愈。 好的水能溶解、携带各种人体必需的物质,但质量差的水也可以溶解、携带大量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从而产生急慢性中毒,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人类需要5-10天的时间对体内水进行更新,如果长期喝质量差的水,就等于你长期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反之,人们能喝好水,健康将时刻伴随你。 喝水的平衡之道 专家告诉我们,养生的要义在于平衡,即促进身体的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传统养生古已有之.民谚就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在民众中拥有广泛认知度和可行性的养生之道。 应用于饮水方面,也就是说饮水和吃饭一样,要细品慢咽,不能盲目暴饮。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或运动过后大量出汗时,不能一味求快地暴饮。暴饮不但不能起到补水作用,反而会造成脱水。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过量饮水,会增加心脏、肾脏等脏器的负担,打乱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能力。 专家建议,在大量出汗运动中,以每隔30分钟补水150~250毫升为最好;在运动前15分钟还应补水300~500毫升。 身体处于稳定状态的时候,每天正常补水1000-2000亳升。但是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饮水,这其中就有问题了。首先,说明你的身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身处高温环境,大量排汗或大量进食盐分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补水是必要的;其次,如果存在高血糖、垂体或肾脏功能异常的情况;或者处于感昌等感染性疾病中;又或有泌尿系统炎症,甚至是高尿酸血症患者,那也可以主动大量饮水。 水对于养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将水的养生功能发挥到最大?我们要学会有技巧地喝水。 卧床 痛风 病人多饮水 许多卧床病人为了减少小便次数,故尽量减少饮水量,其实这样可能会引发尿路结石。如果饮水太少,排尿减少,废料增多,就容易形成微小结石,还会诱发尿路感染。长期卧床休息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及时排除体内的废料。 而痛风病人主要是由于血中的尿酸浓度增高,尿酸结晶增加并堆积在组织中,从而引起痛风。若痛风病人每天饮用大量水,就可以促进尿酸排泄,预防血液中尿酸值过高。专家建议尿酸偏高或痛风病人每天至少饮水2500毫升以上,其中晨起饮用500毫升,日间可每隔3~4小时饮用1杯水,晚上睡觉前也可适量饮水。 睡前 饮水预防脑卒中 医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睡前过度控制水分的摄取,有引发脑卒中的危险。为了预防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老年人睡前必须补充水分。老年人在晚饭后至翌日起床这段时间不饮水,血液中的水分就会不足,血液容易黏稠,起床前后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在床头放一杯水,以便起夜后及时补充水分。 肥胖 餐后半小时喝一些水 想减轻体重,又不喝足够的水,身体的脂肪不能代谢,体重反而增加。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身体的消化功能、内分泌功能都需要水,代谢产物中的毒性物质要靠水来消除,适当饮水可避免肠胃功能紊乱。你可以在用餐半小时后,喝一些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助你维持身材。 烦躁 多多喝水 人的精神状态如果和生理机能相联系,有一种物质是联系二者的枢纽,那就是激素。简单地讲,激素也分成两种:一种产生快感、一种产生痛苦。大脑制造出来的内啡肽被称为“快活荷尔蒙”,而肾上腺素通常被称为“痛苦荷尔蒙”。当一个人痛苦烦躁时,肾上腺素就会飙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样也可以排出体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辅助体力劳动,肾上腺素会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场,肾上腺素也会同泪水排出。 健康饮水5个秘诀: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表面大约有70%被水覆盖,没有水地球上就不会有生物。而人体近70%为水分,血液中水分约占80%以上。哺乳期的婴儿体内有90%-80%的水分,成年人体内则有70%-60%的水分,而老年人体内则有60%-50%的水分。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似乎已经是再习惯再熟悉再明白再清楚不过的事了,其实并非那么简单,喝水中也蕴涵着很大的学问。学会科学喝水让你身体更健康。 1.起床一杯水 清晨可以说是一天之中补充水份的******时机,因为清晨饮水可以使肠胃马上苏醒过来,刺激蠕动、防止便秘,更重要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睡眠后,血液浓度增高。这个时候补充水分,能迅速降低血液浓度,促进循环,让人神清气爽,恢复清醒。 2.睡前一杯水 人体在睡眠的时候会自然发汗,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水分及盐分,而睡眠的八小时内,身体都无法补充水分,这就是为何起床会觉得口干的原因。因此医生建议睡前半小时要预先补充水分、电解质,让身体在睡眠中仍维持平衡状态,同时降低尿液浓度,防止结石发生机率。 3.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人感到口渴,表明体内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如果硬要到口渴时才去饮水的话,犹如土地龟裂时才去给庄稼浇水,为时已晚。应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经常饮水,少饮多次,让人体水分常处在良性状态。 4. 运动后不宜一次性快速大量饮水 夏天运动后虽然会大量失水,但也不能快速大量地饮水,而要“细水长流”。为弥补运动的失水,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给予补充,并且建议在运动前饮水300-500毫升,在运动中每隔15分钟饮150-250毫升,在运动后再补足所需的水份。 5. 餐前宜空腹饮水 早、中、晚三餐之前约一个小时,应该喝一定数量的水。饭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内只停留2至3分钟,便迅速进入小肠并被吸收进入血液,一小时左右可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供应体内对水的需要,因此,饭前补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为睡了一夜,时间较长,人体损失水分较多,早上醒来,多饮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