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员,女, 夏丽芬(63岁)。下午5点半,眼看公交班车时间快到了,夏丽芬匆匆扒了两口晚饭,就向站台快步走去。住在常州市区的她,每周至少有5天要赶到横林做体育指导,来回需要一个半小时。这天,坐21点的晚班车,她回到家已经将近22点。这样奔波的生活,夏丽芬已经坚持多年。
夏丽芬的健身生涯始于28年前,当时,45岁的她已经动过3次大手术。为了强身健体,她和一群差不多年纪的人学起了秧歌。当时她住在横林镇,镇上没有健身广场,几个人就在银行门前的小广场上锻炼。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队伍,夏丽芬从家中拿来录音机,放起了欢快的音乐。这一放,让很多热爱舞蹈的老年人围拢过来,不由自主地也扭了起来。
时间久了,夏丽芬动起了心思,“当时想着,一直模仿别人跳没意思,我们要有自己的特色秧歌舞。”于是,每次外出交流比赛,她就记下别人的好动作;上老年大学学电脑,上网搜集秧歌、健身舞的视频资料,和其他地方的网友交流舞蹈技能;经常自费联系上海等地的老师来给大家授课。2003年,横林镇秧歌队迎来了第一次对外演出,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彩,在江苏省“农信杯”沙滩秧歌舞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夏丽芬高兴极了,“付出总是有回报的”。
2001年,夏丽芬搬到了常州市区居住,可她放不下一起锻炼的老朋友,每天还坚持从市区赶到横林,和大家一起排练、锻炼。2003年,为传承马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夏丽芬接手了横林马灯队。她认为,这个传统表演要搬上舞台,需要一些改良,既尊重“老法”,又要增添“新法”。她开始构思,写文字,请老师制作专门的音乐,七易其稿,终于确定了一首《草原千里梦江南》,既体现草原的粗犷豪放,又有江南的温柔婉约,还融入了《双推磨》的元素……经过改编后的“调马灯”终于可以登上舞台了。2005年6月,横林马灯“坐”了一回飞机,赴山东烟台参加中华不老城全国中老年健身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横林马灯一举成名。
最近,夏丽芬的老伴身体不太好,需要人照顾,她有些心疼,“他经常催我快点出门,不用照顾他,跟我说再大的事情都不能耽误排练。我一路走来,离不开他的支持。”
夏丽芬的剪报里,收集了2003年—2012年关于她的所有报道,她说,这是一种激励,“做社会体育指导员,我是快乐的,我喜欢这个称号,也乐于为这个称号奉献一切。”(诸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