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在溧阳市埭头镇有一家“国字号”单位——中国族谱博物馆。但是大都不知道,这个博物馆的筹建人,竟是一位体内植入4根支架的老人。
老人名叫史火生,今年78岁,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上黄镇党委书记、溧城区工委书记、溧阳市茅办副主任等,他的个性是“干啥都要干出个名堂来”,但不愿意宣传自己。
2007年,中科院遗传所负责人和溧阳市领导来埭头镇调研,得知埭头镇有以江南第一大祠——千年史侯祠为平台筹建中国族谱博物馆的想法,当即表示同意和支持。可是,由谁担当此重任呢?镇、村和群众都推荐史火生老人。
73岁的史火生走马上任后,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收集族谱资料、史料,经过艰辛努力,一套完整的修建中国族谱博物馆的详细方案酝酿出炉。方案出来后,经有关专家论证和上级认可,分步实施。
史火生以民间团体的名义,在埭头中学举行了筹建中国族谱博物馆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当场就有企业家捐款220万元。虽然有了启动资金,但资金缺口还很大。史火生又走访各村,排查出在外的埭头籍老板、名人名士,三赴上海,二上南京,前后奔走10多个城市,宣传建中国族谱博物馆的事。每到逢年过节,他都亲自上门拜访回乡探亲过节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大都为之感动,纷纷慷慨捐资。
在施工过程中,史火生几乎每天都去现场,常常自带干粮。2008年夏天,高温酷暑,族谱博物馆安装华表、灵雨坊和牌坊,当时74岁的史火生和84岁的史福田,冒着酷暑坚守在现场指挥,两位老人曾双双中暑。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让史火生的身体不堪重负,2009年突发心脏病,因及时抢救才免于不测,但体内就此植入了4根支架。
正是这种精神,使得这座筹资3000多万元、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古祠式建筑于去年10月屹立在溧阳埭头镇上。
中国族谱博物馆的兴建,为弘扬历史文化构建了一个平台,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编著了史氏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如“中华姓氏谱·史氏卷”、“史氏春秋”、“史氏现代优秀人物选”、“史贻直评传”、“史氏历史名人选”等,同时组织15个省市的55位名家、书画家,在族谱博物馆举办精品书画展,还成立了史氏优秀学子奖励基金会,几年来有45位优秀学子和家庭困难的学子获得了基金会的奖励和支持,达20多万元。
(溧阳:王田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