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市天宁区茭浦巷见到年过九旬的武术“金教头”金子初,果然名不虚传。虽然因为坐骨神经痛,已经卧床休养数月,可老先生精神矍铄,站如松,坐如钟,脸色白净,没有一点老年斑,一双手不光有力,还“细皮嫩肉”得让人羡慕嫉妒恨。
不久前,由金子初编写的《子初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薄薄一本小册子,凝聚了老人几十年的心血。有感于金子初数十年德艺双馨,时任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欣然为此书作序,称金老先生“在很多常州人心目中,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用他那充满生命力的光芒,默默温暖着周围许多人”,“如此高尚之武德修养,实在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会给广大读者带来不尽收获。”
金子初,1922年生人,习武一甲子有余,四世同堂,桃李满天下。武术,本不是他的主业,只是他痴迷其中,带动了一家数十人,几乎义务地教授了千余名学徒,获奖无数,曾任常州市武术协会首届主席。
一舞剑器动四方
金子初习武的初衷是强身健体。他现在腰背比一般年轻人还要挺拔,谁也想不到60多年前他就被医生判了“死缓”,“小时候放牛时摔坏了脊椎,年轻时医生说再这样下去我连弯腰拾东西都做不到,我就想到了要锻炼身体。”1949年左右,每天清晨,很多武师在人民公园打拳,金子初天蒙蒙亮就在一边观摩。渐渐地,大家熟悉起来,金子初先后跟随李和生、杨林浦、刘童珍、卜常道等老一辈武术家学习武术。金子初回忆道:“以前的武师注重‘悟’,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通常只做动作不予点评,缺乏理论指导,解放后,武术方面的书籍多了,我就自己买书自学。”
金老先生的大女儿金兰芳补充道:“父亲只要一看到新的武术书,就要买回家认真钻研。订阅的武术期刊、杂志中有好的、新的、吸引他的套路,也会特别保留下来。”金兰芳笑言:“除了工作,我父亲就是一个武痴,有时坐在马桶上也要用手演练、比划。”
确实,能够看懂书中的套路图形,识得拳谱,是金子初习武生涯的一大特色。通过书籍,金子初自学了几百套拳法、剑术、刀法、棍法等等,还能灵活运用、自创改编,就是现在,上千个招式仍深深镌刻在他的脑海中,他亲自示范陈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的异同,“像这招‘掩手肱锤”,就很难做好,要点是手与腰的发力点要相反,腰部用劲。”金子初还特别讲究动作的美观。金子初经常会以潇洒、漂亮的动作对传统套路作一些修改,往往一个套路经过他的改编,参加比赛或者上台表演就能获奖了。
金子初认为:“练拳要全面发展,很多人只学习拳或者剑是不够的。世间岂止十八般武艺,二十八般、四十八般也不止。如果不去钻研,不持续学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创造性。学武术,就是要不断吸收,才能提高、创新、融会贯通。只会一个套路,实在是太单调了。”
在武术道路上有完美主义倾向的金子初,最得意最喜爱的就是在多种传统套路上原创改编的子初剑(原名青松剑)。曾经,热爱剑法的金子初与另两位同道中人被并称为“常州三剑客”,如今,大家年事已高,已不大见面,但金老先生已把他对剑法、对武术的理解与体悟倾注到了《子初剑》一书,在前言部分,他这么写道:“习剑之道,贵在认真。一舞剑器,节节贯串。身如游龙,剑似飞凤……劲力丰顺,纵横倏忽,流畅无滞。”兴之所至,女儿们为老先生取来了剑,金子初两手持剑,舞将起来,边舞边解说:“舞剑要目标准确,剑要笔直过来,连成直线,眼随剑走,但有时也要看着目标……”一时间,眼前白光闪闪,剑气飒爽,真有“今有剑客金子初,一舞剑器动四方”的风采!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金子初膝下名副其实五朵“金”花,一个儿子,现在更添了孙子、重外孙女,可谓四世同堂。金子初严寒酷暑练武不辍的情景,晚辈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六个子女耳濡目染,都练得几手。连家中最小的重外孙女周沐昀也练拳,金子初为她改编了一套适合表演的“五步拳”,动作漂亮完整,小姑娘在学校练得着实拉风。
大女儿金兰芳19岁开始习武,“我父亲属于要么不练,要练一定要上规格的脾气,对我要求特别严格,稍微有一点瑕疵就要推倒重来。唯一的奖励就是父亲的表扬。”四女儿金绮芳习武时正值“文革”,“那时候无学可上,我就跟着父亲练武。在公园里下腰、搭墙,人家看我小小年纪身手不凡,问父亲我多大了,没想到他竟然说不晓得。”老先生可谓名副其实的武痴一个,回到家中,唯一做的事情便是琢磨各种套路,亲身践行,连自己女儿的年龄都搞不清楚。“但是,母亲没有一句怨言,一辈子全心全意支持我父亲。”这位深具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贤内助叶宝珊女士于几年前离开人世,但父母崇文尚武的精神已经深深根植在一家人心中。2005年,武德高尚的这一家子获得了全国“全民健身”好家庭荣誉称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子初及其儿女们,数十年来在常州几大公园等地担任武术辅导员,学徒累计数千人,各类奖项尽收囊中。值得一提的是,金子初辅导学员,分文不取,还时有“倒贴”,并以此来要求他的子女。他与大弟子项新华的师徒情便是他高洁心灵的写照。
项新华是浙江人,十几岁便来到常州谋生。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金子初。金子初看他孤身一人漂泊在外,顿生恻隐之心,便把他领到了自己家里。“我吃住都在他们家,分文不付。师傅师母都对我特别好,让我和他们儿子一起睡,饭桌上,师母总是把当时稀罕的肉圆夹给我吃。我已经把师傅家当成自己家,逢年过节都在这里过,就连我大女儿出生还是五姐芸芳应急接生的。师傅老家花园里有棵百年紫藤,见我喜欢还特意移植了送给我。师傅不仅对我好,他对所有徒弟都很好,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位徒弟的孩子生病了,师傅立马送去500块(这在当时可是笔不小的款项),还不让他还。师傅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人,在竞技场合,也总是淡泊名利。”
“学员们高兴就带点吃的、用的给我,没有也无所谓。全凭自愿,不交钱我也照样教。”金子初说,他习武教武全是出自真心热爱,不求名利,也不以此谋生,身外之物,他看得很淡。大道至简,或许,中国武术中的侠义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金子初。
赤子之心,拳拳真意
金老先生的家里,可谓十八般武器俱全。五斗橱上挂着长枪长剑,墙壁上挂着大刀、单刀、双钩……连金子初手中的拐杖也是“武器”之一。老先生还特意取出几样不常见的武器给大家观赏,如钺、鞭、锏等,金子初津津乐道地解释:“唐初秦叔宝用的武器就是金双锏、尉迟恭使用的武器就是鞭,这两样武器乍看差不多,细看之下,前者头是方的,后者头是圆的。”儿女们笑言:“这可都是老先生的家当,走到哪里都要带着。”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金子初热爱武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涉猎。他爱画画,善书法,还能作诗。在他卧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便出自老先生之手。据项新华介绍,老先生前几年精神好时,还时常作画写书法送给亲友、徒弟,堪称多才多艺。
当然,金子初最爱的还是武术。他取出一叠视作“宝贝”的明信片,上面是不同武术演员的各种武术动作。其中,金子初最欣赏曾出演建国后************部武打电影《武林志》女主角、“武英级”运动员戈春艳,“她这个八卦掌的动作太标准了,而且很优美。”老先生忍不住连连赞叹。当然,他喜欢的武术明星还有很多,从李小龙到李连杰,从成龙到释小龙,从甄子丹到吴京……老先生如数家珍,神采奕奕的样子和年轻人相比也毫不“OUT”。
谈到长寿养生经,金子初谦虚地说:“首先要心平气和,对他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我练武教武多年,一直有不同的声音,表扬的有,批评的也有。我练我的,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其次,能动就要动,平时,我每天都要搁腿,做做动作。饮食方面,粗茶淡饭即可,但要温热适口……”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痴迷武术、爱徒如子、不求回报的一番痴意,成就了他的武术造诣,标立了他的与众不同。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世间并不缺少平凡的严父慈夫,但追随自己的心灵,追随自己的爱好,坚持数十年直到近百岁的又有几人欤?
2011年,金子初被市武协授予“杰出贡献武术家”荣誉称号。
(供稿:谢雪梅 / 张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