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人称荆川先生,常州人。明嘉靖8年(1529)会试第一,殿试得二甲传胪。历任兵部主事、吏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因得罪皇帝,曾两次罢官。他隐居宜兴,因爱好荆溪山水,自号荆川,修文习武10余载,而~jlx,、未尝忘天下事”。当时倭寇屡犯我国东南沿海,到嘉靖年间特别猖獗。1558年流窜在舟山的倭寇负隅顽抗,明军久攻不下,经各方推荐,年过半百的唐顺之任兵部郎中,被派往江浙协谋讨寇。1559年倭寇侵入崇明三片沙,他指挥官兵奋勇齐进,乌铳、火箭齐发,杀敌120人,击沉倭船13艘,倭寇大败溃逃,取得有名的三片沙大捷。在三片沙战斗的同时,唐顺之率军驰援扬州,倭寇盘踞姚家荡,庙湾,负隅顽抗,唐率军分水陆两路南北夹击,亲自披挂上阵,官兵英勇追击,倭寇大败,出海逃遁。以后唐北上瓜州,在白驹场茅花墩斩敌600余人,全歼江北倭寇残敌。唐因平寇有功,先后升任太仆少卿,加右通政,右佥(音千qian)都御史,代凤阳巡抚。唐顺之在抗倭斗争中,十分重视人才选拔。戚继光原任参将,唐推荐他“先登勇敢,立有新功”,并在军中授他枪法,后来成为抗倭英雄。俞大猷遭诬陷被捕,唐多方营救,后来也成了抗倭名将。唐荆川因率军奔驰疆场,积劳成疾,又奉命救济灾民,走遍江淮海滨,受救者“存活数百万众”。1560年他抱病巡江,船至泰州,索笔手书:“岁荒民饥,有司宜加意作糜分赈,勿以本院物故而怠其事”,不久在南通逝世,终年54岁,葬于常州陈渡赐茔。
唐荆川不仅是抗倭名将,还是闻名的文学家,是明朝中叶“唐宋派”的旗手。他反对复古,主张写文章“开口见喉咙”。学习唐宋文,他编纂的《文编》,取唐宋八大家之文。唐荆川是明代著名诗人,其诗醇正自然,豪迈雄壮,是“嘉靖三大家之一”。著作《荆川集》、《南北奉使集》、《荆川历算书稿》、《诸儒要语》、《武编》、《文编》等26种,440多卷。后人辑有《荆川先生文集》(总20卷)等多种。
唐荆川是常州历史上文武全才的杰出人物。故居在今常州青果巷(唐氏八宅),其中易书堂原有规模宏大的藏书楼,即荆川读书楼。清潭新村西另有荆川读书处(原为陈渡草堂,后改陶园,五言楼),旁为荆川墓,现建有荆川公园。在东下塘有唐襄文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