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网站首页 图片新闻 和你一起健身 高露达健康课堂 他山之石 健行天下 留言板
现在是:
新闻搜索:
健行天下
  山水印记
  城市风貌
山水记印
溧阳市中华曙猿馆
发布时间:2012/3/7 浏览次数:8847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天目湖山水园内
  中华曙猿馆位于天目湖山水园内,以实物、 图片、音像、文字等形式,向人们介绍了人类起源、发展、进步的过程,特别展出了在溧阳上黄地区发掘的中华曙猿等大量哺乳类动物的化石。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经当地有关人士和有关科学家的考察、研究和挖掘,从水母山的石灰岩中发掘出12个目共63种动物化石,其中意义最为重大的发现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祖先的化石——中华曙猿。
  中华曙猿化石反映出猴类、猿类及人类的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状态,它们生活在距今四千五百万年至四千万年的中始新世,是目前发现的生活年代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
  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的发现,被中科院院士贾兰坡教授认为“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现媲美”。

在常州溧阳上黄镇,************个“古动物地质公园”建设项目启动。相关人士介绍,未来公园的角色中,中华曙猿将是雷打不动的主角。中华曙猿这只带有些神秘色彩的猿猴,可望于近年内展现在公众面前。
  
  专家在介绍中华曙猿时,用了“惊动世界”、“齐天大圣”之类的形容词,它的出现撼动了世界目前公认的“人类起源非洲”说。而随着这里越来越多的化石出土,“人类起源于中国”的新说,正慢慢为世界古生物界所接受。
  
  奇特化石吸引“曙猿之父”
  
  在常州上黄镇当地,不高的水母山以多产“龙骨”而出名。自古到今,上黄镇村民从水母山上,挖出了不计其数的“龙骨”。据说,当年李时珍也曾到水母山来挖掘龙骨制药。
  
  1971年,上黄夏陵石灰厂来了一名高中毕业生,这名叫朱振发的青年人对“龙骨”尤其感兴趣。因姑姑是位著名的针灸学家,朱振发知道民间讲的龙骨就是动物化石。联想到远古时期的翼龙、迅猛龙,朱振发心想,要是能在这里发现恐龙化石,这可是石破天惊的大事!
  
  从此,一到星期天,他就到水母山以及邻近的东山、飞家山、黄家山等采石矿里去转悠,希望能有惊人发现。工夫不负有心人,1971年7月6日,朱振发在山上的采石场内发现一块带有两个牙齿的完整“下颔骨”、三块“椎骨”及一根基本完整的“长骨”。
  
  朱振发兴奋不已,他在1972年4月29日进城,将这包化石交给了当时的溧阳县文化馆。1972年,正是“文革”动乱时期,南京博物院的一位名叫张彬的女教授下放到公社,张彬教授收到朱振发送来的化石后,就托人将化石转交给南京大学地质系的刘冠邦教授鉴定。
  
  1977年8月11日,朱振发突然收到了一封陌生来信,寄信人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林一璞教授。林教授说:“最近,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刘冠邦同志处了解到,您于1971年在石灰石矿中发现了一批化石。刘同志已初步鉴定,这批化石中有一种已绝灭的动物——剑齿虎。”
  
  此时,朱振发才知道,他发现的这包化石果真是恐龙化石。
  
  原来,南大地质系教授刘冠邦收下这包化石后,经过三年的研究后确认,化石的一块是早己灭绝的动物——剑齿虎的化石。1975年3月,他将这种化石命名为“江南剑齿虎”。
  
  当年下半年,全国文物考古工作会义在宁夏召开,刘冠邦教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了林一璞,并希望林教授能将这项工作继续下去。因为根据北京周口店在发现剑齿虎的地点,同时又发现古人类化石这一现象,刘冠邦教授推断在水母山极有可能找到古人类化石。
  
  1985年,林一璞教授由此来到上黄镇水母山,而在该山采石场的裂隙中,他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回到北京后,他将这些化石提供给单位第三纪哺乳动物专家齐陶。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
  
  随后,齐陶等研究人员又赴该地考察并发表了初步研究报告,报道了卢氏细齿兽和洛河卢氏兔等动物化石,并据此将上黄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时代确定为中始新世中期的伊尔丁曼哈期—沙拉木伦早期,距今4500万年左右。
  
  而此时,有“曙猿之父”美称的齐陶教授将目光锁定到了上黄水母山。根据手中的材料,他推定,水母山里,肯定埋藏着不亚于“北京猿人”的惊天发现!
  
  教授冒险挖出“上黄动物群”
  
  齐陶教授告诉他的助手:从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可以证明,远古时代,上黄水母山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这里森林茂密、草丰鱼肥,有十分充足的食物,应该是古动物群的乐园。
  
  初到水母山进行挖掘时,中国科学院每年拨给齐陶教授的经费仅有五百元。当时,溧阳有关部门在安排齐陶教授的住宿时,齐陶教授主动要求越靠近水母山越好,越便宜实惠越好,最后,齐陶教授在离水母山仅数百米的地方租了一间仅有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单室间,他笑着对陪同的工作人员说:“这房子非常不错,离山近而且还清静。”

 由于当时科考人员较少,发掘工作异常艰辛。齐陶教授与助手成天同石头、泥块打交道。而就在齐陶教授发掘化石的现场,是一条长达二三百米、高近百米垂直如墙的山体剖面,由于当时采石场正在此施工,山体上随时会有石块坠落下来。就在齐陶他们来到这采石宕口的前几天,有个矿工在宕口内扒黄土时没留心上面的滚石,一下子被巨大的石块砸死。
  
  而齐陶教授为了挖掘出化石,毫不畏惧,他跨过采石宕口,登上悬崖峭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混合在黄泥巴里的白乎乎的化石,如认为有价值,立即趴下身子,用小铲子甚至手指一点点地刨出装进小袋,编上号码,随后再到下一个点去发掘、取样。
  
  当时正是盛夏,巨大的采石剖面犹如一只大锅子,晴天太阳一晒,热量聚集在山宕里,又闷又热,如同蒸笼一般,汗水把他们身上的牛仔服都湿透了,他们干脆扒掉外衣,仅穿件汗衫背心,仍在烈日下工作。
  
  雨天,齐陶他们也从不休息,尽管雨水顺着山体、石缝,夹着泥浆向下流淌,随时都有险情发生,他们还是冒雨把发现的整窝化石(夹杂着泥土的混合物)全部装袋、编号、取走。
  
  据参与发掘的同志回忆,当时齐陶教授表示,如果这些夹带着化石的泥土不取完整,被雨水冲散之后,就会使古动物化石不全而造成严重损失。这些泥土从山上采集下来后,用蛇皮袋一袋袋装好,再用拖拉机运往县城。尔后又在文化馆的配合下,将样土装进木箱,用轮船运到丹阳,再从丹阳送上火车,运往北京。
  
  1985年到1991年几年间,教授共从水母山“挖”走50余吨这样的泥土,这些泥土运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之后,齐陶和他的助手们开始把一小袋一小袋泥土分别加水筛洗,在这50吨泥土中淘出化石后一一辨认、研究是何种动物。
  
  研究结果表明,齐陶在上黄水母山发掘出了一个门类和数量均非常巨大的上黄动物群化石,其时代距今约4500万年左右。而其中一些小巧的牙齿特别引人注意,因为它们在某些方面很像灵长类,但却保留了许多非常原始、甚至有些像食虫类动物的特征,极有可能是类人猿祖先化石。
  
  这些小巧的牙齿引起了中科院的重视。1992年,国家自然基金会把它列入了重点资助科研项目,并成立了以齐陶为主持人的科考队,全面展开对上黄水母山化石的发掘和研究。
  
  为了更准确地论证研究成果,同时也为获得世界公认,中科院特地邀请了从事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的国际权威、美国专家玛莉·道森、克瑞斯·毕尔德和加拿大著名学者诺克斯·麦克菲博士,与中国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葳,组成了一个中美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以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百吨泥土淘出惊世“美猴王”
  
  中美专家齐聚水母山后,美国科学家的工作精神也是非常感人的。玛莉·道森这位当时已年过花甲的老太太,曾经多次到北极考察,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还摔断了一条腿,留下了后遗症。到了上黄水母山后,科考队的成员都劝她别上山,但她仍拄了拐杖,不顾生命危险,攀上悬崖峭壁,坚持在一线工作。
  
  就是这位一条腿脚不好的老太太,每天都拖着那条不能弯曲的腿上水母山,半跪在采石剖面上,和考察队员们一道挖掘化石,对水母山的第三纪裂隙堆积哺乳动物进行实地考察研究。
  
  而克瑞斯·毕尔德,因为害怕小铁锹将化石挖坏,用手挖士,竟把自己最心爱的信物——妻子赠送的结婚戒指遗失在了水母山上,事后,克瑞斯·毕尔德专门到镇上,通过长途电话向妻子赔罪。
  
  从1991年至1994年,中美科学家们发掘、采集并亲自动手装袋运往中科院的化石泥土混合物多达100吨,加齐陶教授挖掘的50余吨泥土,总共是150吨化石泥土混合物。
  
  这150吨泥土经过他们亲手过筛、水洗,放在显微镜下鉴别,作C14的测定后,发现了至少4种高等灵长类动物,其中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

 当时发现的“中华曙猿”的化石材料是一块带有三颗牙齿的右下颌骨残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齿,根据C14测定,它的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纪中期,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
  
  1994年春天,中国、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发布消息:在中国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上发现了距今4500万年的“中华曙猿”,研究表明它是迄今为止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从而认为,通向智慧生命之路是从中国起步的,也就是说中国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
  
  消息一出,“中华曙猿”立即震惊了世界,美、法等国媒体纷纷对此进行重点报道,而原来世界公认的“人类起源在非洲”受到了中华曙猿的强力挑战。
  
  根据中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科学家联合考察、研究论证,上黄水母山裂隙底部发现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距今约4500万年的属新生代中始新世纪生物遗骸,迄今已发现63种、分属13个目的哺乳动物。
  
  其中有属于低级如灵长类的世界最古老的狐猿;有中国特有、世界罕见的“上黄眼镜猴”,还有首次在我国发现有袋类动物的化石,以及鳄鱼、青蛙等非哺乳类动物化石。上黄水母山裂隙堆积是迄今在亚洲发现的第一个新生代中始新世纪的地层,在这里发现的那个时代的灵长类动物,比在亚洲所有其它地区发现的相同种类都要多,几乎是亚洲地区所发现的总和。
  
  玛莉·道森女士说,这里(水母山)的化石这么多,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按中国话来说,它就是一个独生子!
  
  中外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和史前考古学家贾兰坡院士介绍:“上黄动物群种类之多,在亚洲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特别是高级灵长类祖先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媲美,可以说是上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
  



  人类起源到底在哪里
  
  在中华曙猿化石发现以前,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非法尤姆地区,生活年代距今约3500万年;同时,由于现在公认的最早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起源于非洲,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现代人起源地也是在非洲。
  
  曙猿的发现,首先说明了曙猿是类人猿起源的可能,其次也把类人猿出现时间向前推进1000万年。1994年,中、美、加三国科学家联合提出了“人类起源在中国”的论断,得到不少世界知名科学家的认同。
  
  但是,不少学者在当时就指出,中华曙猿的出现只是孤证,而且作为低等灵长类,因为中华曙猿相比较非洲的那些早期高等灵长类表现出了许多的原始特征,对此,这些学者认为高级灵长类不可能由中华曙猿进化而来,自然也就谈不上中华曙猿是人类的祖先。
  
  但是不久,中华曙猿作为迄今所知的最早高等灵长类的地位就被其最近的承继者——世纪曙猿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
  
  1996年,在山西垣曲小浪底工程热火朝天进行的时候,一支中美科考团在抢救性挖掘现场发现了世纪曙猿,世纪曙猿比中华曙猿略大,生活在距今大约40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在一系列性状上,它都显示出属于高等灵长类的特征,显示了与古老的始镜猴类的相似性,从而为高等灵长类始镜猴起源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因此它被命名为世纪曙猿。
  
  世纪曙猿的出现为“PK战”中的中国一方,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1999年,一个由法国科学家为主组成的研究小组在缅甸发现了中始新世晚期的新属种邦塘巴黑尼亚猿。邦塘巴黑尼亚猿年代与世纪曙猿年代相当,晚于中华曙猿。
  
  作为进化史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家族,曙猿发现的这三种化石记录及其年代显示,中华曙猿不仅确实是目前所知道的类人猿亚目的最早代表,而且在它出现后不久,曙猿科就可能发生了在东亚地区的散布,以及从东亚向东南亚地区的散布。
  
  至此,由中华曙猿的发现引发的对高等灵长类非洲起源论的挑战,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结论,但由于最终缺乏化石来证明非洲猿是从中国迁移而来,所以,“人类起源在中国”学说只能与“人类起源在非洲”相对峙。
  
  目前,我国包括世界上支持“人类起源在中国”学说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发掘相关化石,寻找曙猿到非洲高等灵长类猿过渡的中间环节,证明亚洲是类人猿的发祥地,但显然这中间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中华曙猿,作为至今为止发现的最高等的灵长类动物,将永载史册;而常州水母山作为古生物学的一块圣地,随着生态保护区的建成,也将揭开新的一页篇章。 



 


  图片新闻 和你一起健身 学习生活 政策法规 健行天下 他山之石  
版权所有:常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苏ICP备10227157号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arved.
法律声明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做网站公司-江苏东网科技
其它协会:钟楼区老年人体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