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运河与老孟河交汇处的万缘桥,堪称常州最原生态的古桥。当你徜徉在古镇奔牛的老街上,眼望那高高的古桥,你顿时就会感受到一种跨越千年时空的巨大震撼力,你会为常州先民高超的建桥技艺和完美的设计理念而惊叹。万缘桥距大运河仅30米,它跨越千年老孟河,桥呈东西向;站在万缘桥上只见大运河上百舸争流,老孟河似丁字的一竖,两条“水龙”在这里欢聚,气势很是壮观。万缘桥,我要为你歌唱,千年古镇因你而灵动,大运河因你而留下永恒的记忆;虽因岁月的冲洗和战争的破坏,万缘桥已现苍老之态,但今天它仍是古镇的要道“隘口”,它仍在为常州的子孙“服役”。
万缘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据奔牛老街居民世代相传,它最晚在宋代就有了,只是一千年来它已多次重建,最近的一次是在光绪四年(1878年)。桥的得名源于一个传说,古代有位书法家见奔牛镇东街、横街因老孟河阻隔而殊感不便,书法家决心“化缘”造一座桥。他用为一万户人家写“缘”字而得的钱建了这座桥。勤劳朴实的奔牛人对这座桥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又称之为“万年桥”。万缘桥雄伟高峻,仅桥东西石台阶就各有近30级。它还是一座充满了人性化的桥梁,因桥高坡陡,下雪天人易跌倒,古人在桥的石台阶上刻了斜方形的凹槽,在桥顶南北两侧还各特制有长约3米的石靠椅,这就是方便行人歇脚的“美人靠”。这是常州古桥中惟一有靠椅的桥梁。在桥栏上,我们还可以看到雕刻得栩栩如生的两个石狮。万缘桥古朴凝重,文化气息浓厚,桥拱的南北两侧都镌有桥联,但今天我们仅能在桥的南侧隐含看到半联:“雄震双流看帆指毗陵潮回孟渎”。在万缘桥东西两侧斜坡上原来还有财神庙和桥神庙,庙门两侧也各有对联。在一座古桥上有两座小庙,这在常州也是仅见,足见万缘桥体量之大。万缘桥可谓是常州桥文化的代表作。
乾隆南巡到奔牛
奔牛是我国著名古镇,它的得名,据宋《咸淳毗陵志》引《舆地志》记载:“汉时,有金牛出山东石池,到曲阿(今丹阳),入栅断其道,牛因骤奔,故名。”这说明“奔牛”这一地名已有2100多年历史了。奔牛镇是水路要冲,为漕运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早在1000多年前就建有堰闸,称为奔牛堰、奔牛闸。因人们怀念金牛,于是在镇西运河南筑台纪念,故奔牛镇又有别号“金牛”、“金牛台”、“金牛里”。苏东坡、陆游等历朝名人都有咏叹奔牛的诗和文章。
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苏东坡过常州赴杭州任职时,见奔牛闸已废,六月无水,他的诗中曾有“东来六月井无水,卧看古堰横奔牛”的名句。南宋诗人陆游曾撰《奔牛闸记》,发出了“苏常熟,天下足”的感叹。惜陆游所撰碑文已在1958年开浚大运河时被毁。
奔牛镇在宋朝就是武进县四大重镇(奔牛、万岁、青城、横林)之一。明末清初,奔牛仍是武进县三大重镇(奔牛、阜通、横林)之一。奔牛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曾有许多历史遗迹。今天奔牛老街仍保留有青砖黛瓦吊脚楼,古井古桥木牌门,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与皇太后南巡时曾在奔牛叶家码头上岸,驻跸(即皇帝的车驾行列驻扎地)在奔牛叶家村营盘。当时营盘在奔牛叶家庄东,即今陈巷村委叶家村附近,营盘左绕德胜河,右环孟渎(老孟河),大运河在其前;营盘占地约25亩,计东西长60丈,南北宽25丈。乾隆是一位文武全才的皇帝,他自称是“十全老人”,乾隆在奔牛叶家村营盘曾令武士习射。习射是满洲八旗子弟的基本功,这次比试,武士们的基本功还相当不错,竟十有九中。乾隆在奔牛很高兴,他亲笔题诗一首:“舣棹河滨早,抨弦弓手调。振声皆有度,连中岂须骄。问俗来南国,诘戎重本朝。从行诸将士,慎尔勉勒劳。”奔牛士绅曾将乾隆手书勒石立于三里庵中,惜今碑已不存。
奔牛是常州的西部重镇,常州古民风在这里有许多传承。奔牛镇原有“五渎”和“八景”之说,“五渎”是指奔牛境内有五条古老的河流,另外还有“能仁古刹”、“陈氏书楼”、“高陵乔木”、“秀水紫竹”、“星月池”、“洗心池”和“张公钓鱼台”等八景,现大多已不存。奔牛还曾有季子庙和金牛台。元末明初,大教育家谢应芳曾有诗记之:“清明雨晴花正开,折花送客金牛台,……台后群山依大江,齐梁故里迷榛棘。”可见早在600多年前就有“齐梁故里”的说法。原奔牛中学东围墙外有“伯牙渎”,这“伯牙渎”南枕运河,北入长江,河面宽阔,但清光绪《武进阳湖志余》说:“此渎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湮塞,鱼也绝迹,伯牙桥也仅有一块石板置于渎上。”这里传说曾是春秋时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故事的发生地。奔牛是樵夫钟子期的故乡,今天仍有钟家村。值得庆幸的是,在今天的奔牛公园内重建了一座伯牙桥,并重塑了俞伯牙、钟子期谈琴论道的铜雕,看了真令人倍感亲切。
古代常州有端午节白云溪“龙舟竞渡”的习俗,古镇奔牛因紧邻运河,得天时地利之助,一千多年来也一直有划龙船比赛,且代代相沿。奔牛龙舟长二丈余,人们在船上搭彩楼,龙首龙尾旌旗招展,水手们穿号衣列船沿两侧奋力划桨,船上金鼓齐鸣,两岸掌声雷动为之助兴。在这一天,奔牛镇还必演《白蛇传》。奔牛元宵灯会更是闻名江南,连上海人都要赶到奔牛来观看。奔牛真是常州的一处文化宝地。
万缘桥上圆圆影
奔牛古镇物阜民丰,名人辈出,人物传奇更是震古铄今。“君知否?乡里风流掌故,金牛曾有神女,红妆一代关兴废,曾入梅村乐府。”这是清末进士、江南大儒钱名山《摸鱼儿》中的词句,真切记录了奔牛镇上“神女”陈圆圆“攸关兴废”的掌故。
“万缘桥上圆圆影,伯牙桥畔觅知音”。我们走在高耸的万缘桥上,似乎看到了当年陈圆圆梳着羊角辫,一手摇着拨浪鼓,一手提着竹篮,脸上贴着花黄,一蹦一跳随着姨夫陈货郎的货担走动的身影;她的嘴里还哼哼唧唧地唱着刚学会的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的曲段。陈圆圆是常州人茶余饭后议论的热点人物,也是被国人议论最多的女人。陈圆圆既是一位才女,又是名动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歌伎(请注意,歌伎不等同于妓女,《现代汉语辞典》注明:歌伎是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秦淮八艳”大都知书达礼、秀外慧中,有较好的中国文化基础,更有铮铮硬骨,如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等人,以超常的气节和操守为中国文化史留下了令人敬佩的一页。中国历史上的汉奸和叛徒形象多数是五尺须眉,绝少有纤弱女子,极少出现女汉奸和女叛徒。如何评价陈圆圆这位常州老乡,令历史学家都感到棘手。陈圆圆是一位不幸的女人,在以男人为中心的封建
社会却被视为祸水,男人们治国无能,却把亡国的责任推向了女人,这是中国历来的怪圈。
陈圆圆(1623-1695)本姓邢,名沅,字畹芬,小字圆圆,据传是明末武进奔牛镇人,出生在一个当时叫三亩地的村庄里。邢沅生父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十分贫寒,邢沅几岁时母亲就病故;因家中孩子多,其父就将其送给姨母抚养,因姨夫姓陈,每天挑着货郎担走村串户叫卖,人称陈货郎,邢沅于是改姓陈。那陈货郎是个音乐爱好者,不仅喜欢听人唱歌,还不时把歌唱者请到家中演唱。陈圆圆从小就是在音乐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而培养出了对音乐舞蹈的浓厚兴趣。由于陈圆圆聪慧灵巧,悟性极高,姨父为了培养她,还送她到私塾读书,经过数年学习,陈圆圆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姨母又请人教她戏曲歌舞、琴棋书画、丝弦竹管和常诵戏文。陈圆圆竟样样粗通,十三四岁已长得亭亭玉立,又唱得一口好昆曲,15岁时被苏州浒墅关乡绅周玉莎昆曲班子选中。迫于生计,她也曾流落苏州浣花里为歌伎。这时陈圆圆已能唱全本《西厢》,饰演《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等角色,她的才艺名噪江南,说是歌伎,更确切说她是一位名演员。但在封建时代,妇女受压迫最深,没有独立的人格,红颜往往薄命,可怜陈圆圆成了众多权贵争夺的“猎物”。陈圆圆所处的明王朝气数已定,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关外满清军队咄咄逼人气势的双重打击下,已惶惶不可终日。1643年,陈圆圆作为“礼品”被田贵妃之父田弘遇以1万两白银(有说20万两)买下,献给崇祯帝。心力交瘁的崇祯帝已无心女色,当时朝中官员多结交手握重兵的武将以求自保,拥有数十万精兵的吴三桂便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铁狮子胡同车马云集,国丈田弘遇将陈圆圆献给了吴三桂。陈圆圆精彩绝伦的表演和倾国倾城的面容早已名动京华,于是“英雄配美女”一时传为“佳话”。当年吴三桂与陈圆圆举行婚礼的铁狮子胡同洞房今仍保存着。
1644年是明清易代的年份,这一年紫禁城的龙椅上换了三位皇帝:崇祯、李自成和顺治。而直接促成这一段历史的人物是吴三桂。清代诗人吴伟业曾写《圆圆曲》讽刺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李自成大军进京后,陈圆圆被农民军大将刘宗敏得到并献给李自成,李自成因听惯高亢激越的秦腔而听不惯昆曲,蹙着眉说:“何貌甚佳,而音殊不可耐也。”仍将陈圆圆还给了刘宗敏。已准备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在回京的路上得此消息后气血贲张,他咬牙切齿地说:“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见人耶?”于是他以“亡国孤臣”的名义,恳请清朝出兵助他复仇,再图明朝“复兴”。
明清之际的吴三桂是一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小人,他借清军之力攻入北京。闯王李自成败退出北京后,吴三桂紧追刘宗敏不放,陈圆圆对刘宗敏说:“你快放了我,吴三桂必不追也。”吴三桂在得到陈圆圆后充当了清朝灭亡明朝残余的急先锋,他一直打到云南并把桂王永历帝逼到了缅甸。为了表示对清朝的忠心,他又到缅甸活捉了永历帝并将其父子残忍地绞死在昆明。吴三桂的残忍和斩尽杀绝的虎狼行为连清廷都感到惊讶,云南人背地里都说他是灭绝人性的魔王。当了平西王的吴三桂手握重兵割据一方并制造了“三藩之乱”。这是陈圆圆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这也是陈圆圆与吴三桂分裂的关键。清康熙帝决定削藩,吴三桂又打出了为永历帝报仇的旗号,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称帝,但5个月后暴病而亡。吴三桂出尔反尔的分裂举动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1681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三桂被戮尸并全家遭斩。此时陈圆圆早已出家,不在抄斩之列,免了血光之灾。其实,陈圆圆在进入昆明后就渐渐疏远了吴三桂,因身经乱世,她早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改法名为寂静,字玉庵,成了女道士。清兵入昆明时,陈圆圆投莲池而死。又有传说,陈圆圆早就在昆明商山金蝉寺削发为尼,她心如止水,日夜与青灯古佛为伴,手持黄卷念诵经文,陈圆圆在吴三桂死后被其子逼迫自杀而死。陈圆圆著有《舞馀词》、《畹芬集》。据苏州吴趋《姑苏野史》载:陈圆圆墓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乡马家寨,碑文记有陈圆圆自昆明至贵州省岑巩县平西庵为尼之事,据记载陈圆圆活了72岁,陈圆圆的后代至今仍住在村中。2010年7月,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历史学家前往黔东南州岑巩县,对当地流传的陈圆圆墓进行考察,认定吴三桂的后人聚居在马家寨,300年的家族秘史代有传人,而被称为“陈老太婆”的坟墓,则是当地人对陈圆圆的尊称。
陈圆圆作为一介红妆,既没有映照千古的功勋,也难以承担历史的重大责难,陈圆圆作为“乱世佳人”,一生颠沛流离。那腐朽透顶的明王朝早就该灭亡了,那李自成也坐不了江山,那关外满清已经崛起,清朝代替明朝是必然趋势,是吴三桂这个民族败类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天,我们在奔牛公园可以看到一尊立于水中雕刻得非常传神逼真的陈圆圆石雕像,一个活泼、纯静、美貌、可爱的少女陈圆圆形象与园内的水光山色浑为一体,激起多少人遐想的涟漪,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万缘桥头鏖战急
万缘桥还是一座有着反侵略光荣传统的英雄桥,73年前在桥上经历的那场抗击日寇、保卫祖国的战斗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1937年11月29日,日寇占领常州后就开始烧杀抢掠,接着又西进,准备攻打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同日日军先头部队沿着沪宁铁路和大运河进犯奔牛,但在万缘桥和金牛桥,日军遇到我国民革命军19路军广西部队的英勇阻击。为了保卫国土,我广西部队以东街公路桥堍和老孟河为阵地与日军进行了殊死决战。老百姓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把茶馆的桌椅堆积在万缘桥上作为路障。我官兵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后来官兵又放火焚烧了桥上的桌椅以阻日军,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日军只得退兵。后来日军从后面包围我官兵,我军腹背受敌,双方血战至30日凌晨3时。我抗日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全连官兵弹尽援绝而壮烈殉国。奔牛百姓为纪念这些抗日勇士,他们把官兵的遗体集中埋葬,并建立了“抗日无名烈士纪念塔”。后在文革中被毁。现在万缘桥北约300米金牛桥边,树起了一块刻于1996年的石碑,记载了这段悲壮的史实。
朋友,作为一个常州人,你应该到万缘桥上走一走,看一看,它会给你许多感悟。难怪2009年10月“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无锡峰会”刚结束,朱光亚等古建、文物和水利专家就风尘仆仆来到常州考察,当他们看到万缘桥后都交口称赞。万缘桥不愧是运河杰作,其气势胜过周庄、同里等江南古镇上的任何一座桥,常州人都应该去“朝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