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网站首页 图片新闻 和你一起健身 高露达健康课堂 他山之石 健行天下 留言板
现在是:
新闻搜索:
健行天下
  山水印记
  城市风貌
山水记印
"齐梁故里"万绥
发布时间:2013/3/20 浏览次数:8974
        万绥,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齐梁故里,因出了齐梁两朝共15位帝王故有"齐梁故里"之称,历史上还有"兰陵古墟"之称。
  公元七世纪,李世民扫平四方,登上皇帝宝座。此时,他惊讶地发现常州西北有一镇名“万岁”,居然连出南朝齐、梁两朝皇帝。为使唐帝国千秋永固,他特请风水高手出招。最后议决,用一巨印镇盖,以杀灭皇气。之后,位于今孟河镇境内的万岁集镇被强行改名“万绥”,即绥靖、镇压之意。
  万绥集镇位于常州市区最西北部,自镇向西不到三公里便进入丹阳市境内。镇向北约两公里连接沿江公路,向南经浦河、西夏墅仅十余公里与沪宁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集镇曾长期为乡政府所在地,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乡镇合并大潮中,万绥乡撤并入今新北区孟河镇。万绥集镇表面看似极普通,可当翻开沉重的史页,便会惊讶的发现,这里竟是公元五至六世纪,统治中国南部半壁江山达78年的南朝齐、梁两代共11位皇帝的祖居穴、桑梓里、发源地。一个小镇诞生了两朝皇帝,这在中国史河可谓独一无二。万绥镇原本就被命名为“万岁镇”,只是改朝换代后被强改成谐音,是史学家与世人公认的“齐梁故里”,其价值无可估量。而今的万绥古镇,仍保留着一批齐梁时的遗迹,部分旧街巷依轮廓清晰,特别是与齐梁文化密切相关的东岳庙大殿和万绥戏楼这两处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维修后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因而在对万绥集镇规划布局时,要依据齐梁文化的历史事实与传说故事,以及该镇文物古迹、老民居、旧街巷的现状,精心制作,增添展示齐梁文化的重量级景观,使其潜在的历史底蕴重放光芒。通过打造“齐梁故里”这块金字招牌,也必将同时提高常州的文化知名度,增添旅游新亮点。
  一、“齐梁文化”璀璨丰厚
  西晋太康二年(281),分丹徒县与曲阿县的部分区域置武进县,其境域大致为今常州市区西北部和丹阳市东北部,县城便建
在今万绥一带。不久爆发永嘉之乱,随之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黄河流域的汉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此时,淮阴令萧整便带着兰陵县(今山东枣庄东南)的族人,避难至武进县的东城里一带,后在此及附近世代定居。东城里的具体位置,一说在万绥,另说在今丹阳境内。317年,东晋元帝宣布可在江南地区建立侨郡、县,保持北方原郡、县名。318年,侨置兰陵郡、兰陵县于武进县境,兰陵郡领兰陵县(郡、县皆无实土)。后为区分,也曾改名南兰陵郡、南兰陵县。在此生活了一百多年后,萧家成为武进的旺族,并诞生了齐朝和梁朝的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与梁武帝萧衍。梁武帝登基的502年,将武进县改名兰陵县,以示不忘祖籍地。620年,在原兰陵县地复置武进县。674年,武进县并入晋陵县。686年,划晋陵西36乡置武进县,但县治在今常州老城。至于原武进县故城,则直至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5)才毁废。
  南北朝时的南朝,被史学界公认为当时华夏文化的中心。自刘裕420年取代东晋王朝到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经历了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等四个朝代。武进(南兰陵)籍的萧道成是宋朝握有重兵的将军,时宋朝诸王内讧,萧道成受命一讨平之。后宋废帝暴虐无道,被禁军所杀。萧道成立顺帝刘准,自己则授相国,封齐王。479年四月,顺帝逊位,高帝萧道成建齐朝。他生活节俭,拒用奢侈物品,惜在位仅四年便去世,终年56岁。此后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和帝萧宝融先后在位,共七位皇帝。
  在中国史学中,梁武帝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在于他是我国只次于清康熙帝、清乾隆帝、汉武帝,在位时间第四长的皇帝,更因他是位喜文学、兴佛学的文化皇帝。萧衍生于464年,是萧道成的异支族侄。他在南齐与北魏对峙中屡立战功,后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500年,他乘南齐宗室骨肉相残,起兵襄阳,拥立萧宝融为帝,次年攻入建康(今南京)。502年,萧宝融禅位,他建国“梁”,此后当了48年皇帝。他勤于政务,日理万机,同时重视儒学,设国子监。生活上提倡节俭,平日吃素,每天只吃一餐。由于他的精心治理,不到十年,境内安定,府库充盈,文化昌盛,是魏晋以来200余年最好的时期。他本是诗人,在其倡导下,梁朝文风大盛。但晚年他由开明向昏庸转化,崇信佛教,四次舍身同泰寺,大臣们共花四亿钱才赎回这位“菩萨皇帝”,造成国库渐空。最致命的则是收纳魏降将侯景,引发了四年的“侯景之乱”。549年,侯景军攻入建康包围皇宫台城,86岁的萧衍竟被活活饿死。逝后谥号“武皇帝”。此后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敬帝萧方智先后在位,共四位皇帝。
  自东汉末年至唐代初年的近五百年,由于战乱频繁,国家分裂,中华文化发展缓慢。但相对而言,南朝齐、梁时期却一度兴盛,使中华文明得到了延续与弘扬。主要原因除了梁武帝在位近五十年,使南朝地区获得了相对而长的和平时期,人民得到较长的休养生息,文化的发展也有了厚实的物质基础。而更重要的是,梁武帝本人就是位著名学者和文士,在他提倡与支持,尤其文学得到了复兴。梁武帝被誉为“诗人皇帝”,他也确实是“开一代诗风”。他的名作《河中之水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至今流传不息,深入人心。他的家族可谓是个文学集团,除奇才“昭明太子”萧统外,梁简文帝、梁元帝都是著名诗人。尽管他们倡导的“宫体诗”以其内容的轻靡,情思的放荡,被认为有消极影响,但作为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有着其积极意义。此外,齐高帝之孙萧子显撰写了被列入正史二十四之一的《南齐书》。而最令后人震惊的,则是南朝齐梁时期耸起了两座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而这些都与常州密切相关。
  在萧家皇室中,千余年来最享盛誉的当推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只因他选编了中国辑录最早,在当时规模体量最大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它选录了自先秦至梁代作者130余人的赋、诗、诏、表、书信等700多篇各种体裁的文章,共30卷,为后人研究梁以前七、八百年的文学保存了重要史料。而比梁武帝约小一岁的布衣刘勰则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篇章。《南史》记载,刘勰为东莞莒人。南宋咸淳年间的《毗陵志》载:“晋陵境内尚有南兰陵、南东莞等侨郡,及莒、东莞、姑幕等县。”1988年版《武进县志》11页载:“323年,在晋陵境内侨置南东莞郡和莒、东莞、姑幕三县。”这儿的“侨人”,包括时从今山东东莞郡莒县逃来江南的刘勰先祖。在刘勰约公元465年出生时,其祖上数代人已在常州这块土地生活了近一百五十年。由于家贫,20岁时刘勰离开家乡,拜南京定林寺住持为师。十年中,他利用定林寺丰富的藏书,潜心攻读,尤其沉醉文学。约在三十岁,他选定了走文学批评的道路。经约七年的奋斗,体大思精、弥纶群言的《文心雕龙》诞生了。在这部著作中,刘勰对有史以来的各种文学及主要作家、作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评价,对文学创作的规律、文学发展的历史、文学批评的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发,使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理论巨著,刘勰也被公认为中国文学批评的鼻祖。
  南北朝齐梁(常州籍)皇帝十五人
  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
  齐武帝萧赜483~493年
  齐景帝萧昭业494年
  齐恭王萧昭文494年
  齐明帝萧鸾494~498年
  东昏侯萧宝卷499~501年
  齐和帝萧宝融501~502年
  梁武帝萧衍502~548年
  临贺王萧正德548~549年
  简文帝萧纲550~551年
  豫章王萧栋551年
  武陵王萧纪552年
  梁元帝萧绎552~555年
  建安公萧渊明555年
  梁敬帝萧方智555~557年
  萧承之(?~447年)
  二、古镇现状喜忧参半
  由于万绥集镇原是乡政府所在地,因而镇区建筑颇具规模,街巷轮廓清晰。现有十余条街巷,近万居民。万绥街区的主要骨架为东西走向的兰陵路,以及南北走向的齐梁路和戏楼路。齐梁路横贯镇中心区域,它既是交通主干道,又是商业聚集地。数十家商铺鳞次栉比,是万绥最热闹的地段。只惜除了路名,已很难寻觅到往昔的痕迹。
  距齐梁路东四五十米,与其平行的戏楼路,却显得格外静悄,部分地段明清建筑风格浓醇。戏楼路南接兰陵路,北至东岳庙,约长200米。街的东侧,明清式砖木结构旧建筑占近三分之二。尤其北段,近百米长的古建筑连绵不段,特别是最北的一进两层楼店铺,上下仍用古旧木板,历史价值极高。路西侧的明清式砖木建筑仅占三分之一,多数为居民新建的楼宅,现代的装饰,与戏楼路以明清古建为主的氛围极不协调。
  万绥古镇及附近,文物古迹颇多,且多与“齐梁文化”有关。而今规模最大的当推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它位于戏楼路北段西侧,占地2888平方米。该庙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原因据说是唐太宗统一中国后,惊异地发现,江南有个叫“万岁”的小镇,居然连出齐、梁两朝皇帝。为保唐王朝永世不衰,先下旨改镇名“万岁”为同音的“万绥”,即绥靖镇压之意。随后令建一方形状东岳庙,宛若盖上一颗大印,泰山压顶般夯镇住帝气皇根。如今东岳庙大殿仍呈正方形,在全国亦属罕见。1211年、1728年曾重建。乾隆年间有两次重修,1821年、1841年又两次重修。东岳庙有山门、子孙堂、大殿等建筑组成。大殿座西朝东,飞檐翘角。面阔三间12.8米,进深15米,檐柱高5.85米,平面呈正方形。殿内用四根肥硕的金柱支撑梁架屋顶,单檐歇山顶,黑色筒瓦铺盖。殿前格扇齐全,窗棂花纹式样轻巧,雕工纯熟洗练,花卉鸟兽栩栩如生,形制古朴。另一处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绥戏楼,距东岳庙大殿约三十米。戏楼座东朝西,始建年失考,现建筑为清道光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846——1850),2003年又原样整体修缮。为砖木殿宇式结构,平面呈凸形,外形是大屋顶。正台屋面采用横梁架设向外延伸屋檐,梁椽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台顶。后台面阔14.5米、进深4.6米,高7米,两侧是化妆间。前台面阔6米,进深5.6米,顶高7.2米,台高2.3米。左侧另架子台,供乐队演奏。后台柱础为明代石础,台前檐柱高达5.5米。舞台正面板壁绘有国画,两侧书对联一副。台口两侧木柱挂的对联为:离合悲欢天下事如斯而已;生旦丑净世间人尽乎此矣。台口上方悬匾曰:作如是观。此外还有许多古迹,比较著名的有。一、志公井:传说是梁武帝老师志公和尚经常汲水的石井。二、南寺旧址:传说当年梁武帝将祖宅捐赠佛门,改作寺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尚存砖刻匾额“敕建南寺”。
  万绥东岳庙
  万绥东岳庙在武进万绥镇,为道教庙宇,始建于唐贞观五年,未嘉定、明永乐、嘉靖,清康熙年间都曾修缮,现存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重建。大殿坐西向东,单拔歇山顶,三间面阔12.8米,进深9檩15米、顶高14米、桅高5.85米,飞拔翘角,气势雄伟。戏楼为东岳庙附属建筑,位于山门内,坐西向东,台口直对大殿,歇山顶,砖木结构,屋脊作大梁翻筋,屋檐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合顶,中绘藻井。戏楼平面呈凸形,戏台面阔6米、进深5.8米、顶高7.2米、台面高2.3米,戏场可容纳2000观众。台口两侧柱上有对联:“离合悲欢天下事加斯而已,生旦净丑世间人尽乎此矣。”台口下方悬匾曰:“作如是观”。后台板壁上记有清末民初浙、皖、沪等地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剧目、主角姓名等,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东岳庙始建于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南宋嘉定四年(公园1211年)重建,明嘉靖十七年(公园1538年)增建,南北两廊十八间。清顺治年间(公园1644年)后殿五楼,十王梵字全部扩大改建。清康熙十三年(公园1674年)重修。此后一场大火,东岳庙全部毁尽。康熙三十九年(公园1700年,重建落成。至道光年间整修,才改建了戏楼。历史上东岳庙经过数度改扩建,形成了长92.8米,南北宽46.5米,面积达4375.2平方米的雄伟建筑。它富丽壮严,冠于常郡西北,是沿长江七十二座东岳庙中最大的一座。
  建戏楼一直是当地百姓的心愿,据“封神演义”记载,东岳庙每年要举行两次盛大的庙会。一次是农历三月廿八,东岳大帝的诞生日,香客坐夜念经、烧香拜神;另一次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六是东岳大帝行身出会的日子,此日东岳大帝出巡四方,视察民间祸福、吉凶。为了举行盛会必须月余前就准备,初五起演戏、坐夜。初六早晨出巡,前有两人执帅旗,继有提肉响(大铜锣用铁钩扎挂在手臂肉皮上沿路敲打)龙灯、狮子、马叉、荡湖船等,随后红、黑两人开路喝道,十八对虎头牌、刽子手二名、旗牌官二名、印天堂三名,骑马全副鸾驾保护东岳大帝、东西平王三顶大桥,一路浩浩荡荡,锦旗招展,鼓乐喧天,威风八面。沿路每到一村,择地登台,由该村年长者领众,百姓焚香礼拜,祈求消灾降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摆酒菜果品供奉一番,再竭诚表演精彩节目,后起驾前行,在京戏班鼓乐声中结束。在这一重大的节日中,演戏、福礼都少不了戏楼戏台,后终于在当地百姓的捐助下建成。
  东岳大帝名黄飞虎,是商纣王的武将,官封镇国武成王。当时文有太师闻钟,武有武成王黄飞虎。本来文足以定国、武足以安邦,由于商纣王迷上了妲妃,荒淫无度、不理朝政、不爱百姓、重用奸臣、残害忠良。黄飞虎的妹妹是纣王的西宫娘娘。其妻贾氏,人品美貌,纣王侮辱臣妻,调戏不从,打死于摘星楼,西宫娘娘进谏,也被摔死于摘星楼下。妲妃还诬陷要反商朝,逼得黄飞虎投奔西岐周武王,封为开国武成王。周灭商后,姜子牙归国封神,敕封黄飞虎为五岳之尊,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并加敕一道,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
  传说终究是传说,没有人会考证传说的真伪,但东岳庙历来是道教活动场所,各种道规礼仪,是按照“劝人为善,驱邪扶正”的宗旨进行的。而戏楼自建成后,全国各地赶赴巡演的戏班不断,四邻八乡的百姓互相传送着新戏班到达的消息,扶老携幼前往观看。戏的内容也都遵循了庙内对联“善降祥,恶降殃,天堂地狱本无常,莫胎身后悔;远抱孙,近抱子,千载一时虽有异,快改眼前非。”的宗旨,劝人为善。
  2002年,在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在常州市新北区社会事业局的直接协调下,由市文化局、新北区人民政府、孟河乡人民政府三方出资,对万绥戏楼进行了整修,使戏楼的原有风貌和文化积淀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公元七世纪,李世民扫平四方,登上皇帝宝座。此时,他惊讶地发现常州西北有一镇名“万岁”,居然连出南朝齐、梁两朝皇帝。为使唐帝国千秋永固,他特请风水高手出招。最后议决,用一巨印镇盖,以杀灭皇气。之后,位于今孟河镇境内的万岁集镇被强行改名“万绥”,即绥靖、镇压之意。唐贞观年间,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在万绥集镇拔地而起,并奇特地呈正方形,这在全国庙宇建筑中极为罕见。形若巨大的印章,如泰山压顶般镇盖。作为东岳庙附属建筑的戏楼,具体修建年代不详,现戏楼是清道光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846-1850)重修的。
  万绥东岳庙戏楼,坐东朝西,台口直对庙宇大殿。其所敬之神为东岳神——黄飞虎,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进香,十月三十日举行庙会唱戏。戏楼为砖木结构的殿宇式建筑,平面呈凸形,两侧有化妆间。颇有意思的是,在前台左侧另搭一子台,专供乐队演奏用。这在常州古戏楼中绝无仅有,在全国亦属罕见。后台木柱下为明代风格石础,台前檐柱高达5.5米,可推测戏楼的历史应在四百多年以上。台前原有广场达一千多平方米,可供数千人观赏。
  万绥东岳庙戏楼虽属道教场所,却书卷气极浓,品位甚高。舞台正面板壁绘有山水国画,两侧书对联一副。台口两侧木柱楹联尤为醒目:离合悲欢天下事如斯而已;生旦丑净世间人尽乎此矣。台口上方的悬匾画龙点睛:作如是观。作为珍贵的戏曲史研究资料,后台板壁上记载了清代末年到民国年间,浙、皖、沪、苏等地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戏目、主角姓名等,虽经时光磨损,痕迹依稀可辨。如光绪十五年(1889)四月,福胜班于此演《邓家堡》、《蜈蚣岭》、《天水关》;光绪二十四年(1898)七月初八夜,福胜班于此演《东川图》、《红泥关》、《定中原》、《六月雪》、《看亲家》、《凤凰山》、《祭宝塔》;光绪二十六年(1900)福胜班于此演《定军山》、《长坂坡》;光绪二十八年(1902)福胜班于此演《解珠宝》;民国七年(1918)大金秀班及淮阳全福班等在此演出……
  万绥戏楼能保存较好,与当地民众的自发保护意识密不可分。建国以后,东岳庙停止了宗教活动,戏楼也先后被学校、供销社、粮管所等单位占用,但不管谁是主人,都未主动毁损。尤其是文革中,附近居民巧妙地用石灰水涂抹一层,然后刷上革命的大幅标语,镇慑住那帮欲捣毁砸烂的“造反派”。1993年末,这儿又恢复道教活动。最值得庆幸的是2002年至2003年,由政府斥资,对戏楼按原貌进行了全面整修。
  萧皇后:
  南兰陵人(今常州武进万绥乡人),南朝梁明帝的女儿。有人说,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红颜不少,象萧皇后,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却不多见,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绝不是语言可以描述……。据传说,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了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的宠妾、两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宫中的昭容。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萧颖士——常州第一位状元
  萧颖士(716~768年),字茂挺,梁武帝萧衍八世孙,唐代散文家、诗人。萧颖士天资聪慧,4岁能作文,10岁补为太学生,19岁时廷试一甲一名进士,对策第一,为常州历史上第一名状元。历任秘书正字,广陵参军,史官侍制,均因不合时而罢去。他为人耿直,刚正不阿,遭奸相李林甫忌恨。李林甫死后,起任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叛乱,他为地方守臣献策防御,才略志节为人称颂。后被宰相崔园任命为扬州功曹参军,到任两天就弃官而去,客居汝南,逝世于旅舍,终年52岁,门人谥为文元先生。
  萧颖士文才卓著,他注重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反对形式上的华丽空虚。他的诗作鲜明地表现了不附权贵,崇尚正义的高洁志趣。他广集门生,时有“萧夫子”之称。他教诲学生坚持道德、文章两方面的修养。他一生自甘淡泊,不慕名利,却乐闻人善,以推荐后进为已任,经他推荐的学者有数十人。同时他与同辈名人颜真卿等人友善交往,质朴谦虚的品质为世人敬佩。
  《新唐书.艺文志》收录萧颖士《游梁新集》三卷,《文集》十卷,现已失传。现存有《萧茂挺文集》一卷,为后人辑录,收入《四库全书》,并有《常州先哲遗书》。《全唐诗》收萧颖士诗作有二十首。
  三、名胜古迹
  东城天子路
  东城天子路在齐高帝萧道成的祖宅附近。“兰陵故城”在“武进故城”之东,东城天子路在“武进故城”的东城内。据说从现在汽车站向西、西沟桥向北300公尺的茶场片这一段,即为“东城天子路”。据民国18年臧励龠等所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天子路在江苏武进县西北万岁镇西”。《齐书.祥瑞志》记载:“太祖旧乡有大道(太祖即齐高帝),相传秦始皇所经,呼为天子路。”茶场片原来地势特高尚平,在60年代中旱改水和70年代格田成方中,开挖到城砖、墙脚、井砖、青龙牌(开店招牌)等物。
  万岁里
  万岁里是梁武帝萧衍的祖宅。据《武阳合志》记载:万岁里在兰陵故城南,即现在的北起万绥中心校(原南寺旧址),东至老浦河,南至蒋家巷,西至影剧院北大道。万绥老街,新市镇菜场,长力冲压机床厂及油厂都在其中。萧衍由于信奉佛教,称帝后,天监七年把万岁里祖宅舍为寺庙。
  智宝寺
  智宝寺,是梁武帝萧衍故宅所在地。梁天监七年舍宅为寺后,曾名“慧炬寺”。五代十国时,吴扬天祚元年重修。北宋太宗太平兴国(976年至984年)间,改为“智宝寺”。?公和尚又名智宝,梁武帝对他十分尊敬,曾拜他为国师,因此而名。《武阳合志》记载胡苍梧诗云:“六朝烟尘息,千年象教尊,衣冠想故里,聚落见荒村。”意思是梁时建寺,六朝已亡,佛像尚存。当时慧炬寺范围较大,有“骑马关山门”的说法,后历经战乱,移主更朝,寺院范围也小了。阜通镇也没有梁时兴旺了。明洪武年(1368至1398年)间,寺院重建。至清朝后期,又重修。寺系南朝始建,更名“南寺”。据里人所知,尚存残迹,今万绥中心校范围内,均属南寺旧址。中心校大银杏树北5尺,是三间二层木结构楼房(楼房在60年代改建平房),楼房中间一间后进供奉着梁武帝(里人称萧梁王)、智宝禅师(里人称?公和尚)二尊木偶像,1949年解放后拆毁。东接楼房为6间平房,名“元通庵”,即原来的“慧炬经堂”。解放前,元通庵由未婚的净女主持,作为念经拜佛之地,解放后土地改革时遣散。中心校南面前有南寺殿堂3间,称“金刚殿”,是南寺正门。正门上面,尚留有清朝秀才汤冠三(孟城五星河湾里人)写的“敕建南寺”的门匾残迹(敕字已掉落)。智宝寺又称慧炬寺、兰陵寺、万岁寺、南寺。据《武阳合志》记载,原有金石刻碑“智宝寺记”,吴扬行密天祚二年僧澄清撰,惜已无存。
  皇业寺
  皇业寺原为齐高帝萧道成的祖宅,初名“王基”。萧道成称帝后,更名“皇业寺”。皇业寺址即在“东城天子路”(现万绥街西,西沟桥至北茶场片处)。萧整南徙首先居此,传说原是三国时东吴孙氏旧址,现残迹已湮没。
  花园里
  花园里是萧氏皇家花园所在地,新卫生院向西约300公尺,北至西沟桥(已成坝),南至中长沟,近20余亩地,均属萧氏皇家花园范围,也是“花园里”地名的来历。传说萧氏皇家花园内有一约3亩大的方形大池,水清如镜,现名西大池,是皇家花园水阁凉亭处。现无残迹。
  兰陵桥、金鸡桥、凤凰桥、罗妃桥
  这四座桥,均为齐梁古桥。兰陵桥遗址在现东岳庙门前,北宋时改名“千秋桥”,千秋桥含“千秋万岁”之意,南宋时这里设千秋乡,因此得名。传说在兰陵桥下,曾生长过“朱砂半夏”,亦名“兰陵半夏”,心赤如朱砂,属名贵药品,药效甚佳。兰陵桥早已与街面铺平,“朱砂半夏”早就绝迹。
  金鸡桥桥址在老信用社前面,现已拆除。
  凤凰桥在万绥老街北端,早已拆除。
  罗妃桥在原萧衍故居。传说罗妃本为梁武帝宠妃,善良贤惠。梁武帝信佛,罗妃劝说无效,即离开南京,独居于故里。到罗妃住处,要经过一座独木桥,罗妃胆小怕走,便以私人积蓄重建,故名“罗妃桥”。另一种说法:因罗妃胆小,萧衍敕命拆独木桥,改建石桥,名“罗妃桥”。万绥村七组原村名罗妃桥,也因此而来。原河为北长沟,排嘉山来洪,现在改道,桥在筑万浦公路时拆除,排水道和桥垛遗迹尚存。
  公井
  公井,在现长力冲压机床厂厂内车篷处。万绥一带地势高亢,土质流沙,下雨不存水,雨停水即干。大旱之年就“沟溏地朝天,河里船搁浅”,连饮水也困难,但公井依旧,井水滔滔。1931年大旱,周围三五里内的居民,均依靠公井用水。此井系公和尚勘地开挖,故命“公井”。公和尚对地质水利知识颇有研究。为了保证梁武帝萧衍家的吃水,他特勘凿此井。
  公井的井水清冽,味如甘泉,香醇可口,大旱不涸,汲取不竭。现长力冲压机床厂全厂用水均取于此井。该井梁时初凿为方井,后改为圆井,井栏现已不存。
  碗池、龙池
  齐梁故里原有八池,分别为碗池、龙池、蒋家池、小池、东大池、西大池、连枷池、灯池,俱为皇家用水池塘。其中碗池在今油石厂东,浦河中心。据说为梁武帝家中御用洗碗池。池呈圆形,直径10米,池中有鱼,清澈见底,旱年不涸,冬暖夏凉,水面不生杂藻。池水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尤以东南角水质******,泡茶饮用,其水甚佳。清时,孟河名医费伯雄、马伯藩等,曾雇专人前来挑水,专为泡茶。该池于1996年冬疏浚浦河时挖废。
  龙池,在碗池南100余公尺处(蒋家巷东),在梁武帝萧衍故宅南端,据说为龙卷风形成,于1974年冬疏浚浦河时挖废。
  歇船亭
  万绥镇东南200米处,越过新浦河,有一方圆15亩多的低洼塘,里人称“祥塘里”(1980年万绥村开挖成鱼池),呈椭圆形,南北略凸,老浦河环塘而绕,中为滩池。据说,这里早先是梁武帝祖辈的歇船亭,里面锚着游船、官舫,景色如画。萧家外出游玩,吩咐一句,船一篙即离浦河抵罗妃桥下,抬腿就可上船,官舫则达罗妃桥,接上贵人后回头在亭内歇息。原先浦河窄,水位浅,船停河心,阻碍交通,加之浦河至罗妃桥一段,仅容单船航行,歇船亭客观上便利了当时水上运输。当萧家称帝进京后,歇船亭就不大歇船了。
  懊恼桥
  懊恼桥在万绥街东的严庄巷村东南约300米处,是一座古时从万绥到西夏墅、常州必经之路上的古老石桥,桥面用3块青石铺成,每块青石长约一丈二尺,宽二尺许,桥面倾斜,东南高,西北低。懊恼桥名的来历,传说如下:
  梁武帝萧衍建都建康(今南京)后,思念在故乡建座九龙殿,作为东巡和返驾祭祖的行宫,可是,他很不放心臣子们奠基,怕择基不好,坏了家乡真龙宝地的风水。
  择了良日,萧衍带一班臣子从建康乘舟东渡,浩浩荡荡顺江而下,船至黄山脚下,弃舟登高,只见江边山峦起伏,树木荫郁,江水浩淼,山水风光融为一体。萧衍喜上眉梢,一见其山地形,大有八龙戏水之势,临江建殿,真乃美中之美。可他转念一想,“不对,不对!我要建九龙殿,尚少一龙啊!”萧衍大为扫兴,跨马驰奔万绥而来,行至严庄巷村东石桥上,忽然想起:“我身为皇上,本是龙躯,一龙不就是我自己吗?”但他不愿在臣子面前暴露自己的愚蠢,只是连呼:“懊恼!懊恼!!”用脚在桥头连蹬数脚,竟把石桥蹬斜了,懊恼桥也就出名了。
  梁武帝萧衍回京后,传旨万岁智宝寺的公禅师,命他在黄山督造九龙寺,以示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的威严和弥补建造九龙殿的失策。(有关懊恼桥的传说,另有一说是明朝朱元璋来此勘地建十龙城的雷同故事)。
  齐梁陵墓
  齐梁陵墓是齐梁时期所葬的皇墓群。丹阳陵口是皇墓群的入口处。墓群中有齐高祖萧道成的泰安陵,有他父亲萧承之的永安
陵,齐武帝萧赜的景安陵,齐景帝萧昭业的修安陵,齐明帝萧鸾的兴安陵,梁武帝萧衍的修陵,梁文帝萧顺之的建陵,梁简文帝萧纲的庄陵等。
  据《武阳合志》记载:齐高帝萧道成的泰安陵在通江乡。现初步查核,在万绥境内的齐梁墓有二座,齐高帝的泰安陵,在严桥村北,解放后尚存皇坟遗迹,在皇坟处并发掘到杂铜古皿(此文物已上交县文管委)。孔村之西,亦有皇坟残迹,1975年前后平整土地,挑高填低,未挖多深,即出现金、银、铜物品,孔村东西两队群众挖到紫杂铜200余斤。据《武阳合志》记载:梁武帝于大同十年三月,至兰陵谒建陵,有紫云护陵,少顷乃散,旁有枯泉,至时复涌。说明萧顺之建陵在万绥境内。
  万绥白兔墩猴灯简介
  万绥白兔墩猴灯是流传在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的一支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万绥在历史上被称为“齐梁故里”,南北朝的两个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和梁武帝萧衍都出生在这里,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万绥猴灯始于1700年,当时,地方上为重修万绥东岳庙,在西北1.5公里的白兔墩挖土时,挖出了一个白猿猴头骨,人们奉为神物,当地有个红庙和尚便照头骨模型制成面具,并配制服装道具,模仿猿猴动作,带领村中青壮年习武练艺,进行各种表演,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保地方平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间技艺表演风格,一直流传至今。
  猴灯一般在逢年过节及庙会时活动,猴灯队伍一般有几十人,一律戴猴面面具,穿猴衣出动时,有扮成猴王和魁星的演员领路,前面有12平方米的一面督旗和八面舞旗开道,演员们手执叉棍等器具,一路锣鼓喧天,威风凛凛。
  猴灯表演,可以在地上表演,也可以在台上表演。出场时,首先有扮成猴子的演员向观众亮相,然后随着锣声鼓点的伴奏,表演猴子的各种表情和动作,逐渐进入高潮,再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猴灯表演的整套程序有:序幕、单猴、双猴、三猴、五猴、台猴、单棍、双棍、谢幕。主要表演动作有:魁星戏猿猴、穿阵、舞势、翻筋斗、滚绣球、竖蜻蜒、金鸡独立、钻圈、单杠、双杠、倒挂金龙、搭台角、老鹰磨翅、野鸡叉天、童子拜观音等。全套动作可表演几小时。
  万绥猴灯,是一种集民间杂技、民间武术和民间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表演难度大,技巧高,1956年,万绥猴灯代表常州市参加苏州地区民间文艺汇演获得了一等奖;1983年又参加了江苏省民间艺术调演和常州市文艺汇演均获了奖。由于多种原因近20年来,万绥猴灯没有活动。2004年,通过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在上级政府的重视下,万绥白兔墩村一支新的猴灯队伍又重新建立起来了。
 
 
 

  图片新闻 和你一起健身 学习生活 政策法规 健行天下 他山之石  
版权所有:常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 苏ICP备10227157号 COPYRIGHT 2010 All rights researved.
法律声明后台管理】 技术支持:做网站公司-江苏东网科技
其它协会:钟楼区老年人体育协会